1. 与周围人比较:观察自己与周围人的情绪状态,如同龄人情绪状态能保持比较好的状态,而自己与之相比较差等。但这并不是一个可靠的方法,因为每个人的人格特点不同,抑郁症的标准也不同。
2. 与自己比较:回顾自己的情绪变化,如以前活泼开朗,但最近情绪很低沉,或状态发生变化,如睡眠问题、身体状况问题。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急性期抑郁症患者。
3. 做自评量表:使用抑郁自评量表,通过评估抑郁情绪,如果抑郁分数相对比较高,可能就提示有抑郁的问题。
4. 医生评估:最专业的方法是找专科医生进行评估,通过与之交谈,或心理测查等,综合判定是否存在抑郁症。
抑郁症症状及表现

症状 | 表现 |
---|---|
情绪低落 | 经常感到悲伤、绝望、无助 |
兴趣减弱 | 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,不愿参与社交活动 |
失去兴趣 | 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,不愿与人交流 |
非常虚弱 | 感到身体疲惫,精力不足 |
不愿行动 | 不愿参与工作、学习等活动,拖延症加重 |
不愿交流 | 不愿与人交流,社交恐惧症加重 |
烦躁易怒 | 容易激动、焦虑、易怒 |
思想减缓 | 思维迟缓,反应迟钝 |
食欲不振 | 食欲下降,体重明显下降 |
性欲减退 | 性欲明显减退,性功能障碍 |
失眠 | 严重失眠,多数睡眠困难,频繁做梦 |
焦躁不安 | 焦躁不安、憋气、脸红、出汗 |
儿童和青少年表现 | 不耐烦、愤怒、异常行为 |
情绪低落 | 情绪低落,抑郁、焦虑、躁动 |
失去兴趣 |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,失去快乐 |
身体素质下降 | 经常感到长时间的疲劳 |
抑郁症的治疗方法

1. 药物治疗: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,缓解抑郁症状。
2. 心理治疗: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情绪问题,学习应对策略,提高生活质量。
3. 生活方式调整: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、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,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。